北京体育大学原校长池建教授莅临我院主讲《体育口述史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发布者:罗丽萍发布时间:2025-07-14浏览次数:10

7月11日,北京体育大学原校长池建教授莅临体育学院,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体育口述史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主旨鲜明、内容丰富、启迪深刻的学术讲座。

讲座由博士生导师、体育学院院长王华倬教授主持。在欢迎致辞中,王院长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池建教授令人景仰的学术生涯、丰硕的学术成果以及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代表师生对池教授莅临体育学院讲学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开讲伊始,池教授首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破冰环节”。在池建教授的引导下,师生们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这让池教授直观地了解了贵州大学体育学院师生队伍的结构特点、研究兴趣。

主题演讲环节,池建教授以深厚的学养和数十载躬耕体育教育的丰富阅历,首先深情回顾了个人及其身边同事长期从事体育工作的实践感悟,他重点强调了两个核心要素的关键价值。一是师生关系的温度与力量。他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育成功的基石。结合生动案例,他向大家阐述了教学中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教学相长的重要性,认为和谐的师生互动能激发潜能,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宝贵土壤;二是个人健康的根基地位。池教授语重心长地提醒师生,“体育人”首要任务是守护和促进自身健康。他以自身经验强调,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不仅是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前提,更是享受体育事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大家专心致志的目光中,池建教授把话题又渐渐引导到了他近年来深耕的研究领域——体育口述史研究。池教授循循善诱,以他对体育口述史研究的感悟,为大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

其一、溯源与价值。池教授清晰梳理了体育口述史作为历史学与体育学交叉研究方法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深刻阐释其在抢救鲜活体育记忆、弥补文献史料不足、记录“草根”体育贡献者声音、丰富体育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其二、传播的多维路径。池教授详细介绍了当前体育口述史成果传播的有效途径,包括学术专著出版、专题纪录片制作、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新媒体平台推广,如播客、短视频、以及融入体育博物馆展览和教育课程等多元化手段。

在演讲中,池教授特别和大家聊起了贵州体育口述史研究的潜力和行动路径。他鼓励大家应将学术研究的目光投向贵州这片多彩的体育沃土,因为多民族地区的贵州是一个巨大的体育口述史资源天然宝藏。池教授指出,贵州拥有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苗族武术、侗族摔跤、水族赛马等、丰富的三线建设时期体育记忆以及新时代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鲜活故事。他强烈呼吁大家深入探讨如何系统性地对贵州本土的体育亲历者,如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基层体育工作者、民族体育传承人、体育场馆建设者等进行深入访谈、史料挖掘与抢救性保护,以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贵州体育历史记忆库。池教授还就访谈技巧、伦理规范、资料整理保存等具体学术研究路径为大家提了若干条宝贵的建议,现场师生获益匪浅。讲座尾声,池建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关于口述史研究方法、以及贵州体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提问。

池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和精神力量的传递。其所强调的师生关系、健康理念、特别是关于体育口述史及其在贵州本土资源挖掘的深刻见解,为贵州大学体育学院未来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尤其是地方体育文化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思路。听讲师生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讲座精髓,为保护和弘扬多彩贵州的体育文化贡献贵州大学力量智慧。

据悉,池建教授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体育学召集人,全国体育硕士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体操协会、游泳、柔道、冰壶协会副主席。目前仍担任全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子商会数字体育与电子竞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体育大国的崛起》、《教育使金牌闪光》、《教育筑就新辉煌》等著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的战略研究》等课题。


Copyright©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党政办公室:83851336;教学科研科:83621371;学生科:83625398;
研究生科:83620841;场地管理中心:83620419;
体质健康测试中心:88274021;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83620841
传真:0851-83851336     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